
在泉州市区温陵路与泉秀路交汇的城市核心,飞天迎宾城雕傲然挺立。这座由雕塑名家钱绍武匠心铸就的市标,舒展的线条如文明使者展臂,热忱拥抱四海宾朋。它本为东海滨城勾勒的地标,却因满含泉州灵韵,落址于此——彼时泉州大桥是入城通衢,城雕屹立门户之位,“迎宾”之名由此而来。
它不仅是泉州大地上的城市图腾,更似一把穿越千年的钥匙,藏着解锁“海上丝绸之路起点”的密码。那流转的线条将泉州多元文化共生的脉络,凝练成可触可感的艺术符号,让历史的温度在当下静静流淌。
城雕柱体借泉州宋代石笋之形,八尊手持南音乐器的妙音仙女铜像翩然嵌于其上。她们身姿绰约,衣袂轻舞,原型来自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的飞天乐伎。昔日携异域风情的妙音鸟,早已融入闽南烟火,或吹洞箫、或弹琵琶,以泉州独有的“御前清曲”——南音,奏响跨越时空的文明和鸣,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交融故事缓缓诉说。
城雕四周,现代化高楼拔地而起、鳞次栉比,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折射出璀璨光泽,与城雕的古典雅韵相映成趣,勾勒出古港换新颜的壮阔画卷,尽显这座城市海纳百川、与时俱进的磅礴气度。
每当喷泉绽放,水幕与铜像交织,光影流转间,泉州港当年帆樯如云的盛景仿佛重现。灵动的水景,犹如城雕向宾客诉说城市活力;直冲天际的水柱,似燃烧向上的火炬,象征着城市昂扬奋进、喜迎八方的姿态,书写着文明交融的新时代华章。








